来源:成都商报
12月13日,眉山市青神县市民李智勇在自家地里也发现了一种罕见的蜘蛛,尾部像印章,还有一张“人脸”。
emmm… 这蜘蛛的屁股越看越面熟,好像有点像托马斯?
图据网络
经知名昆虫专家、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认定,李智勇发现的这个蜘蛛,是一种学名为里氏盘腹蛛的蜘蛛。11月在眉山市洪雅县、12月成都市邛崃市都发现过这种蜘蛛。
据赵力介绍,之前文献记载,里氏盘腹蛛非常珍稀,据学术刊物《动物学杂志》报道,过去我国只发现过六只。然而今年仅成都周边,就发现十只以上,这表明,川西地区很有可能已是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。
至于为何成都周边会频频出现,赵力分析,气候变暖是里氏盘腹蛛北迁的一个因素;还有一个原因是,夏天挖出来以后,蜘蛛会迅速逃走,所以不容易被人逮到,而冬天发现的,它们基本上都进入冬眠期,一动不动了,这大概就是成都地区多是冬天发现的原因。
村民柑橘地里挖土 挖出“印章蜘蛛”
12月6日上午,青神县村民李智勇在自家的橘子树林里松土,突然,一个“印章”赫然出现在眼前。
“我看到土里面有个黑乎乎的东西,圆圆的,上面还有花纹,我觉得有点好看,捡起来一看,是个蜘蛛,但是身体后部又大又圆,上面有着条纹状花纹,尾部平坦,像个印章。”发现蜘蛛那天的情形,李智勇清晰记得,是12月6日,“发现它的时候,尾部先出来,头和身子的部分埋在泥土里面,我把它取出来,它一动不动,我还拍了照片放在网上。”
随后,李智勇将这个蜘蛛带了回家,这个蜘蛛可能是在冬眠,回家后也一动不动。李智勇抓到“印章蜘蛛”的消息,很快在村里不胫而走,村民都纷纷跑到他家来观看。李智勇上网搜索发现,一种名为“里氏盘腹蛛”和自己发现的蜘蛛十分相似。
经知名昆虫专家、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认定,这种蜘蛛,就是里氏盘腹蛛,李智勇抓到的这只,是一只里氏盘腹蛛的成年个体,因为现在温度很低,它在冬眠,所以不会动。
赵力表示,里氏盘腹蛛从形态体征上,是最符合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蜘蛛之一,这类蜘蛛最早是国外昆虫学家于1901年在东南亚地区发现的,国内首次发现则是在2000年,地点是在四川芦山。
成都地区频繁出现 系全球变暖蜘蛛北迁
据赵力介绍,之前文献记载,里氏盘腹蛛非常珍稀,据学术刊物《动物学杂志》报道,过去我国只发现过六只。然而今年仅成都周边的邛崃市、眉山市洪雅县,就发现十只以上,这表明,川西地区很有可能已是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。
至于为何成都周边会频频出现,赵力认为,传播是一个原因。以前这个蜘蛛不知名,大家看到了也不知道是什么,后来通过媒体的宣传,大家都认识了这个蜘蛛了,看到后就第一时间都会出来,给媒体或我们打电话。
此外,还有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系,尤其是北半球气候变暖比较明显。
“我看了欧洲那边的观察数据,德国、英国、波兰这些国家发现,南方的昆虫在向北迁移,尤其是德国和英国,如蝴蝶向北迁移了六百公里左右。”赵力说,里氏盘腹蛛以前较多出现在东南亚或者我国广西、云南等地,从全球的昆虫向北迁移的距离来说,里氏盘腹蛛完全可能到达成都。由于蜘蛛的繁殖能力很强,只要环境适合,它们的种群会迅速扩大,所以成都地区比较多。
“理论上这种蜘蛛在低于13℃的环境下难以存活,能够挺过寒冬,它们自有生存之道,这些蜘蛛擅长打洞,都是垂直向下开掘,挖出的洞跟竖井一样,深度可达20多厘米。洞内良好的保温系统,可以让他们舒服过冬。”赵力说,“我们这两天测过,我们博物馆地下温度在16-17℃,完全可以满足里氏盘腹蛛越冬的要求。”
里氏盘腹蛛夏季比较活跃,但为何冬季频频发现?赵力认为,夏天挖出来以后,蜘蛛会迅速逃走,所以不容易被人逮到,而冬天发现的里氏盘腹蛛们基本上都进入冬眠期,一动不动了,这大概就是成都地区多是冬天发现的原因。
联系方式
为了避免权属纠纷,特做如下说明: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,仅供参考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@qq.com 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